攜手邁向新生活

——寫在青海省絕對貧困全面“清零”之際

陳 晨

2020年04月26日09:10  來源:青海日報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危舊房改造全村覆蓋。通訊員 馬平攝

脫貧攻堅戰場傳來捷報: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等17個貧困縣(區)退出貧困序列——至此,全省42個貧困縣(市、區、行委)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53.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實現了絕對貧困全面“清零”目標,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歷史性解決。

從湟河谷地到青海湖畔,從三江源地區到柴達木盆地。一項項脫貧攻堅舉措精准落地,一個個貧困地區生機勃發,一個個貧困家庭氣象一新。我省積極扶持易地扶貧搬遷,搬出腦山天地寬,從根本上解決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生計問題﹔發展產業扶貧,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脫貧的有效路子,培育可持續發展產業,增強貧困群眾持續致富的動力﹔打通最后一公裡,讓群眾過上新生活、過上好日子。

這裡正奏響一支決勝脫貧、小康可期的奮進曲。

易地搬遷過上新生活

“我們搬下了山,住進漂亮的房子,還開辦了農家樂,去年從5月份到10月份,基本上每天都有游客。”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昂拉鄉德吉村加羊索南臉上泛著發自內心的喜悅:“這個屋子是政府補貼蓋起來的,當時政府給我們補貼了9萬元,我們自己拿出1萬元。”這是易地搬遷帶來的新生活。

易地搬遷之前,加羊索南和其他村民一樣散居在淺腦山區,生存條件惡劣、基礎設施嚴重滯后,隻能靠天吃飯。2016年9月,尖扎縣對縣內淺腦山區生存條件惡劣的7個鄉鎮30個村251戶農牧戶946人在德吉村進行集中安置,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226戶893人,共修建安置房251套。農牧戶搬進新居,過上了好日子。

實施易地搬遷是解決深度貧困區“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問題的治本之策,要想全面“清零”,必須找准“窮根”,惟有實施大規模易地扶貧搬遷,跟進產業扶持和配套保障措施,才能挪窮窩、換窮貌、改窮業、拔窮根。

為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德吉村依托黃河水利風景、氣候、區位等優勢,積極探索扶貧易地搬遷與鄉村振興戰略、文化旅游業相結合的路子,實施了農家樂、露天沙灘、花海、農耕體驗等旅游產業項目,對搬遷農牧戶開展廚藝培訓,讓搬遷群眾參與鄉村旅游的開發,有力助推當地實現精准脫貧。

如今的德吉村,依山傍水、生態環境優美、特色鮮明,村民在脫貧攻堅的路上充滿精氣神,一幅鄉風民風美、人居環境美的幸福畫卷正在繪就。

果洛藏族自治州為了讓搬遷群眾搬得順心、住得安心、穩得住心,高質量、高標准打造了如瑪沁縣久美家園、甘德縣德爾文小區、班瑪縣採青小區等一大批精品小區,同時強化服務保障,將易地扶貧搬遷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與新型城鎮化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相結合,規劃建設綜合服務中心,讓搬遷群眾充分體驗易地扶貧搬遷后生活的便捷。

截至2019年底,全省“十三五”時期5.2萬戶易地扶貧搬遷和20萬戶農民危房改造任務全部完成入住。新的家園,新的希望,房子、環境、基礎設施的變化,讓易地搬遷群眾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心氣更足了。

產業扶貧成就好日子

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是青海省15個深度貧困地區之一,也是今年脫貧摘帽的17個縣(區)之一。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澤庫縣拉格日村抓生產搞經營,結合當地實際,大力實施生態畜牧業扶貧產業發展項目,成為脫貧攻堅的核心。 (下轉第三版)

(責編:陳明菊、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