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疫后時代的分析與展望

2020年04月12日15:50  來源:人民網-社會頻道
 

在抗擊新冠肺炎中,數字技術、數字產業和數字服務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示了更為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增長潛力。而在疫情之后,新一代數字相關技術將如何繼續為數字產業賦能加力,提供更多的數字產品和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市場與政府邊界的變化調整又該如何引導?這些都將成為關注和討論的熱點。

4月11日下午,在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干部教育中心出品的“2020干部培訓公益年計劃”系列課程上,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全國人大常委,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小涓,在直播課堂中對“后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進行展望。

新機遇,數字技術表現亮眼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對人類生命健康及全球經濟的沖擊顯而易見,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全球治理面臨的新課題。

患者診療、疫情地圖、人群追蹤、分類管理等,數字技術幫助高效、精准地做好防護與指導﹔在線教育、餐飲外賣、協同辦公、零售電商等,數字技術能夠保障社會生活運轉、加快復工復產......中國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數字經濟和數字基礎設施,在這一時期,不僅為抗疫做出巨大貢獻,也展現了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線上模式所蘊含的巨大潛力。

對此,江小涓認為,數字技術的表現亮眼,與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有很大關系,提前布局讓“新基建”成為重要的基礎產業和新興產業,這個領域空間大、前景廣闊,還將有大量新的機遇,而此次的疫情之后,政府的支持力度更大,消費者也培養了新消費習慣,可以說,這是一次非設計的廣泛實驗,非此情景不可設想,未來,技術發展支持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雙輪驅動,更多百億級千億級的消費可望實現商業化。

新挑戰,發展空間仍需拓展

可以預見,數字經濟不僅現在助力中國的實體經濟,而且能夠讓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贏得長久的動力。

“但也要認識到,近幾年數字經濟發展有減力趨勢。”江小涓提醒,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和上網時長出現停滯,互聯網新產品表現貧乏,自動駕駛、量子計算、3D打印、機器人等新技術尚沒有消費級的突破。一個重要原因,是4G移動互聯網能夠支持的產品,需求已較為充分地滿足。新一輪發展,需要新的技術支撐。

目前,消費互聯網的運用更為普遍成熟,因其連結的是需求相似的消費者,而產業互聯網連結的是各不相同的專業行業,二者所需要的通訊能力和計算能力,是不可相比的,因此發展空間仍需拓展,不能停滯。

“雖然有挑戰,但應用5G的較強能力、巨量消費者和大規模產業基礎,以及一批有能力、有正向價值觀的好企業,是我國的很大優勢。”江小涓認為,“大規模連結能力,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能力,滿足很多行業更高標准的應用要求......5G的應用前景的確激動人心。”

新需求,產業治理各歸其位

數字經濟領域的發展,必須具有強大的創新性,就需要更加強調市場機制的作用,經過市場拼殺出來的企業,具有綜合能力和眼光,這些企業有足夠力量在新一輪數字經濟發展中發揮主導力量。而這種情況下,政府與企業的邊界又應當如何調整?

對此,江小涓認為,數字產業和產業數字化已經成為主導產業和新增長點,萬物互聯時代必定會是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這就需要政府制定中長期發展政策,關注數字產業發展狀況﹔大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強,但應用場景不可控,應當將發展決策交給市場,政府來提供應用場景﹔產業組織方面,國內產業優勢來自大市場同時具有的規模效應和競爭效應,因此政府也應當鼓勵形成大型平台與鼓勵競爭並重的政策導向﹔產業互聯網發展需要公共產品的支持,可實行公共機構提供或購買服務的方式。

智慧城市、智能駕駛、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未來數字技術的普及,會運用到各行各業,但同時,將會必然帶來對數字技術本身的治理難題,例如人臉識別,就涉及數字技術、數字治理與個人隱私之間的平衡,“數字經濟發展,市場是基礎性力量,政府與企業必須各歸其位,產生合力,才能更好地推動、引導其發展。”江小涓說。

據了解,“2020干部培訓公益年計劃”由在線微課、直播課程、面授課程三部分組成。其中,在線直播課程涵蓋服務經濟、科技創新、公共衛生管理體系、新基建、國家規劃五個方向,全面講解未來戰略性制度安排,並助力各級政府做好疫情后的恢復工作。該計劃一經提出,清華大學多位教師積極參與授課,院內外已有63名教師志願加入公益師資庫。

(責編:王紅玉、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