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身后堅強的后盾

於瑞榮 仁 增

2020年02月12日08:45  來源:青海日報
 

省監獄管理局中心醫院醫療隊員在武漢抗疫最前線。

省司法廳供圖

1月28日,青海省監獄管理局中心醫院(青海紅十字醫院)第一批馳援武漢的17名醫療隊員奔赴抗疫最前線。他們中年齡最大的54歲,最小的26歲,在重大疫情面前,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刻,他們毅然決然,共同選擇了險境逆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醫務工作者和監獄人民警察的責任擔當與家國情懷。支撐他們的,不僅是醫者救死扶傷、警察服從命令的職業操守,更有來自眾多親人的理解和支持。讓我們走近英雄的家人,聽聽他們的心聲。

妻子的心聲

趙廣珍、華嵐春,是援醫隊員竇煒、瓦永祿的妻子。兩對夫妻都有一個共同點,同在青海省監獄管理局中心醫院上班,同時在疫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向醫院提出赴疫區支援的申請,都有過2003年抗非典經歷。對丈夫此次遠赴武漢抗擊疫情,兩位妻子的表現格外淡定和豁達。

趙廣珍說:“在重大救援面前,竇煒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每次都是主動請纓,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參與抗震救災39天,這已經成為他的職業習慣,我也是一名共產黨員,雖然未得到去疫區前線的機會,但非常支持竇煒的做法。”

而對丈夫瓦永祿參加武漢疫區支援行為,作為妻子的華嵐春也始終表示支持。她說:“瓦永祿有過2003年抗非典經歷,具有一定的防疫工作經驗,希望在疫區他發揮自己的優勢,幫助更多的人,我和家人為瓦永祿加油。”

李珺,援醫隊隊員孟建斌的妻子。對丈夫支援武漢疫區,李珺表示自己和家人給予了全力支持。她說,在舉國上下抗擊疫情的艱難時期,大家都應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丈夫盡己所能,專心投入到醫療救助工作當中。同時她讓丈夫放心,自己會把家裡的老人和孩子照顧好。

韓雅茹,援醫隊隊員張鎮的妻子。談到此次醫援行動,韓雅茹對丈夫張鎮表示理解,她說眼下全國各地都有疫情,作為醫務工作者無論在哪都要擔當起抗擊疫情責任,丈夫到武漢只是換了個地方而已,按照現在的醫療救治水平,隻要防護措施得當,安全不成問題。她希望丈夫張鎮不要擔心家裡,照顧好自己,早日平安歸來。

王婷婷,援醫隊隊員徐有偉的妻子。夫妻倆是大學同學,對徐有偉到武漢抗擊疫情,同是學醫的王婷婷給予了很大支持,她認為這次丈夫參加醫援隊,既是考驗,也是歷練的難得機遇,希望丈夫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虛心學習,掌握更多的專業技術。

丈夫的心聲

韓曉明,援醫隊隊員李學英的丈夫。在妻子和他商量做出去武漢疫區的決定后,韓曉明沒敢告訴遠在四川的母親,怕70歲的老人受不了。但是后來母親還是獲得了消息,出他意料的是老人完全持支持態度。對妻子去武漢疫區,韓曉明是堅決支持的,他認為這既是治病救人,也是為青海爭光。他寄語妻子把培訓的要點、重點記在心裡,發揮多年臨床經驗,規范操作,把青海醫務工作者的優良作風展示出來。

李發福,援醫隊隊員楊艷的丈夫。李發福談到,我和我的家人支持楊艷的選擇,在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醫護人員就是戰士,況且楊艷學的是護理、呼吸專業,專業的人就應該做專業的事。談話中了解到楊艷和李發福有一雙兒女,大兒子今年12歲,小女兒隻有3歲。楊艷沒去武漢前,孩子的學習輔導、日常照料基本上都由楊艷來完成,如今照顧兒女的責任落在了李發福的身上,對此,李發福沒有絲毫怨言,他說,比起楊艷他們的工作,自己的這點累算不了什麼。

韓彥龍,援醫隊隊員孫智娜的丈夫。談到孫智娜時,韓彥龍說,我支持妻子的決定,在國家和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刻,她帶頭報名參加抗擊疫情醫援隊,我由衷地為妻子感到驕傲!他請妻子安心工作,在救治一線注意自身防護,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自己一定會照顧好。

吳永峰,援醫隊隊員雷登琴的丈夫。吳永峰是一名軍人,在武警果洛支隊服役,夫妻倆有一雙可愛的雙胞胎兒子,今年3歲,平時由雷登琴和岳父岳母來操心,妻子到武漢后,看管孩子的責任就落在吳永峰和岳父岳母身上了。作為一名軍人和共產黨員,吳永峰非常支持妻子的做法,他說這是命令,也是責任,自己將全力支持。

楊全福,援醫隊隊員趙彩霞的丈夫。楊全福談到,醫院下發去武漢疫區的通知后,妻子就主動報了名,自己完全支持妻子的決定。唯一擔心的是妻子的身體,因為妻子身體不太好,需要大量喝水或服用藥物。為此,他專門跑到醫院購買了足夠妻子吃兩個月的藥品。

父母親人的心聲

李曉鳳,援醫隊員李漾的母親。“李漾畢業於青海大學醫學院,學的是臨床醫學檢驗專業,平時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是很要強的孩子。這次接到赴武漢疫區抗擊疫情任務后,李漾非常激動,出發前夜自己動手剪頭發,還說要把平時所學用到疫區,歷練自己。”李曉鳳說道。談起內心的感受時,李曉鳳說不擔心女兒是不可能的,但為了抗擊疫情,為了千千萬萬人的安康,李漾的做法是值得的,做父母的惟願女兒平安歸來。在採訪中我們了解到李漾90歲的奶奶已在醫院住院治療近兩個月,父母沒有把李漾去武漢的消息透露給奶奶,怕她擔心。

李成林,援醫隊員李新明的父親,一位朴實的農民。在談到李新明去武漢疫區的事時,老人說:“孩子非常懂事,這次決定是他自己提出來的。孩子說,這次疫情是全國性的,好多省的醫務人員都到了武漢,自己想報名參加,為國家做一點貢獻,同時也是一次鍛煉。我們尊重孩子的想法,希望他好好干,給醫院、青海人長臉。”

劉靖芳,援醫隊員劉靖鳳的妹妹,是一名小學教師。劉靖芳話語不多,對姐姐這次去武漢抗擊疫情表示支持,她認為這是醫生職業的擔當,她希望姐姐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要照顧和保護好自己,隻有自己身體健康了,才能救助更多的病人。

孩子的心聲

“把這個留給爸爸,爸爸回來后讓他吃。”這是瓦永祿去武漢后,14歲的大女兒經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話。從中可以看出女兒對爸爸的牽挂和思念。瓦永祿的妻子華嵐春說,自打丈夫離家去武漢后,大女兒一下子懂事了不少,作業按時完成,家裡的活搶著干,平時自己上班后,主動照顧5歲的妹妹。

“快看,電視上有我爸爸。”張鎮剛10歲的兒子在電視上看到爸爸后,手舞足蹈地向媽媽喊道。看到這一幕,韓雅茹內心生出一絲愧疚。丈夫去武漢的當天,剛好也是兒子的生日,因為清晨就要出發,丈夫沒顧上給孩子過生日,對此,丈夫和自己都心存內疚。

“我要找媽媽,我要媽媽。”楊艷去武漢后,3歲的女兒天天喊想媽媽,在家裡到處找媽媽。

“爸,在我兒時的記憶中,您是一次又一次踏上征程,從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2010年的玉樹抗震救災,這次您又踏上了征程,目的地是武漢。老驥伏櫪、志在千裡,您一直是我人生的楷模,是我學習的榜樣,千言萬語匯成兩個字——平安,願您早日凱旋。”這是竇煒在上海工作的兒子的心聲。

(責編:王紅玉、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