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開創“一優兩高”發展新局面——迎接全省兩會專題報道】

青海:奏響全面深化改革最強音

於瑞榮

2020年01月10日08:54  來源:青海日報
 

文化館圖書館新館。省委改革辦供圖

全省工商和市場監管系統商事制度便利化改革推進會。省工商局供圖

三江源頭的濕地。省委改革辦供圖

農牧民群眾享受到基本服務醫療保障。省委改革辦供圖

“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個體工商戶實現當日辦結,青海平均每天誕生210個老板。”

這,是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來自省市場監管局的一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10月底,全省市場主體總數達43.11萬戶,2013年改革以來,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31.86萬戶,是改革前的1.6倍,平均每天新登記市場主體210戶,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70戶。

滴水見太陽。盡管這些數據只是青海經濟成績單中很小的一部分,但足以詮釋出我省市場吸引力、企業競爭力,更是全面深化改革所釋放出來的無窮發展活力和澎湃動力。對老百姓而言,改革看得見、摸得著,因為他們的創業夢實現了,錢袋子鼓了,看病便宜了……

剛剛過去的這一年,我省深入貫徹黨中央改革決策部署,堅持高站位謀劃、高標准推進、高質量落實,不斷加大改革力度,拓寬改革深度,提高改革精度,年度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改革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

經濟領域改革縱深推進 發展動力活力不斷激發

“以前辦事需要來回跑,現在真方便,一次就辦成了,如果我會操作電腦的話還可以在網上辦,一次都不用跑。”最近,當西寧市湟源縣大華鎮趙光雲老人收到省政府政務服務大廳工作人員寄來的牧草種子經營許可証時,一個勁地夸贊政府部門辦事效率高。

一個小小的牧草種子經營許可証,讓65歲的趙光雲實實在在感受了一次“網上辦、快遞送、一次辦”的快捷辦事體驗,也是當前我省不斷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一網通辦、一事通辦”,促進政務服務便利化的一個縮影,更是我省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最真實的寫照。

為市場主體添活力,為人民群眾增福利。2019年,我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放管服”、國資國企、財稅金融、農牧區等重點領域改革,經濟體制改革整體推進,發展的活力動力進一步激發。

“放管服”改革方面,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全省政務服務事項與國家政務服務平台對接工作。出台全面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圍繞項目審批“四統一”,加快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流程全覆蓋改革。全面落實企業自主經營權、簡化企業開辦環節、互聯網+政務服務等20條措施,制定深入實施投資“審批破冰”工程的意見,開展“清減放並”行動,全面推行並聯審批,精簡工程審批環節、規范審批事項。

民營企業500強助推高質量發展方面,2019年8月份,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峰會在西寧召開,峰會圍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致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向全國民營企業家發出“青海倡議”,得到與會嘉賓和民營企業家的高度贊譽,為我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動力和活力,也為我省擴大對外宣傳、加強招商引資、促進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

對外開放方面,研究制定《青海省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圍繞“貿易暢通”積極主動開展對外經貿交流合作,外貿潛能加快釋放、雙向投資逐步拓展、開放空間進一步拓寬。全省企業充分發揮開放合作的市場載體,主動融入國家戰略,積極“請進來”,圍繞特優新產業招大引強構建產業集群,加大“走出去”力度,參與國際合作,不斷提升我省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

從財稅體制改革到農牧區綜合改革再到投融資體制改革、國資國企改革,從優化營商環境到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再到數字經濟應用……隨著經濟領域改革的不斷深化,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激發了活力動力。

民生各領域改革全面發力 托起群眾滿滿的獲得感

“以前草原上的牧民居住分散,看病得到方圓幾十裡外的村衛生室,現在衛生室建到了家門口,鄉衛生院離得也不遠,交通也好了,我們牧區真正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急危重症和疑難雜症不出省’……”說起分級診療制度,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尖扎灘鄉薩尕尼哈集中居住點牧民拉青才讓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推行分級診療,只是群眾從改革舉措中受益的一個小小切面。我省全面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積極推動脫貧攻堅、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重要領域改革,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各族群眾。

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例,我省出台深化縣域綜合醫改暨緊密型醫療服務共同體建設、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等政策文件。全省共組建75個醫聯體,實施了39個省縣共建縣級臨床特色專科建設項目。在全國31個省(市、區)1.6萬家定點醫療機構開通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我省藏藥企業生產的28種民族藥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司法體制改革不斷取得歷史性突破。立案登記制改革、員額制改革、司法責任制改革、訴訟制度改革……這些看似陌生又和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改革,從不斷適應到不斷完善,讓無數個家庭、當事人甚至是社會享受到改革釋放出的實實在在的紅利,司法權威、法律意識更快更廣地在老百姓心中形成。

與此同時,我省文化體制改革活力迸發,政治和黨的建設領域改革深入實施,民主政治建設持續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實踐創造性地開展,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贏得新空間。

人民群眾,既是改革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改革的積極推動者。

從脫貧攻堅、城鄉居民收入到司法體制改革,再到教育、醫療、社保、戶籍制度改革,一項項牽涉群眾生活方方面面、涉及深層次調整的改革,都以群眾獲得感為指針,瞄准“堵點”“痛點”,逐一破題,精准發力。

隨著一批批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改革舉措不斷推出,人們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緊緊相連,越來越欣喜地感受到每一場變革都與自己息息相關。

生態領域改革合力攻堅 生態安全屏障更加堅實穩固

2019年8月19日至21日,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在西寧成功舉辦,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為建好國家公園指明了方向。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我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大力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率先啟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建設”,編制完成示范省建設總體方案,徹底解決了自然保護地區域交叉、空間重疊、保護管理分割、破碎化和孤島化等問題,實現“一個自然保護地一塊牌子、一套人馬、一張地圖”。

積極推動發行2019年青海省林業生態專項債券,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控試點順利通過自然資源部驗收,剛察、祁連試點工作受到高度肯定。

建立覆蓋三江源地區重點生態區域“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初步形成了各專項地面監測和生態環境狀況遙感監測的國家公園監測指標體系目錄。

探索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2019年5月西寧市作為西北地區唯一城市成功入選11個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西寧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於2019年9月6日通過生態環境部“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部際協調小組技術評審。

積極推動河湖長制工作,各級河湖長全面發力,向河湖管理頑疾宣戰。健全環保信用評價和信息強制性披露制度,組織開展對2018年度全省279家重點排污單位環境信用評價工作,有關情況及時推送至“信用青海”信息共享平台。

革新理念,求索創新。作為全國首個承擔雙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省份,青海正在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奮力打造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青海模式”,向世界提供了中國方案,讓全世界共享“地球第三極”的綠水青山。

改革,給新青海建設與發展注入了滿滿的活力,在時代跳躍的脈搏下,在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鏗鏘有力的前進步伐奏響了青海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強音,這場變革也正帶給青海各族兒女前所未有的期許,帶給全省各族群眾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視點短評】

以群眾的滿意度檢驗改革的含金量

全面深化改革,是發展進步的動力之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提出了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開啟了新時代改革開放新征程。

省委、省政府緊扣黨中央節拍,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滾石上山的魄力和勇氣,統籌推進中央部署的各項改革任務,出台改革成果843個,主要領域改革主題框架基本確立,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了一批具有青海特色的改革亮點,涌現出一大批改革創新先進典型。

省委、省政府在持續抓好生態、司法、醫藥衛生三大“國字號”改革的基礎上,緊盯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一手推進高質量發展,一手創造高品質生活,推動全省重點改革任務有序開展,全省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改革紅利不斷釋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始終站穩人民立場,狠抓改革落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群眾是改革的主體和力量智慧的源泉。我省轟轟烈烈、大刀闊斧的改革背后,正是有一個溫暖的指向——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群眾福祉。改革,給新青海建設注入了滿滿的活力,在簡政放權、綜合醫改、文化惠民等改革紅利釋放下,老百姓“獲得感”與日俱增。

全面深化改革成效如何,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隻有以釘釘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實,做到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抓住什麼、推進什麼,我們的改革舉措才能符合人民意願、得到人民擁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改革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要增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需要改革者永無止境的努力。2020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的一年,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著力在生態、司法、醫療、教育、養老、脫貧攻堅、就業創業等民生事業上向改革要發展、要紅利,通過改革給群眾帶來更多紅利,以群眾的滿意度檢驗改革的含金量,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編:王紅玉、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