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是幸福的最美底色

李 欣

2020年01月06日09:17  來源:青海日報
 

多種方式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全面改善了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的基本辦學條件,保障了貧困地區農村兒童就近入學。 本報記者 李娜 攝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回望70年,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大畫卷,波瀾壯闊。

畫卷之中,有一抹濃郁且溫暖的底色,凝聚民意,浸潤民心。

這抹底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推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2019年,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寧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庄嚴承諾言猶在耳。

回望這一年,在全省各族人民群眾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向往中,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刻把人民群眾冷暖放在心上,更加關注補齊民生領域短板,一項項惠民政策接連出台,一筆筆民生支出相繼落地,民生答卷溫暖人心力透紙背。

醫療健康為幸福“加碼”

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塔爾鎮韭菜溝村,67歲的回族大媽朱索非亞在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的健康體檢車上接受了第一次免費體檢。她高興地說:“有了這個體檢車,我們以后再也不用跑大老遠去醫院體檢了!”

從2017年起,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移動數字化體檢車深入大通縣偏遠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讓四萬多位老年人在家門口就可以接受免費體檢,接受健康知識宣傳。

讓老百姓能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始終是省委、省政府牽挂的重大民生問題。

2019年,全省綜合醫改持續深化。扎實開展以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優化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嚴控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等為主要內容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推進多種形式醫聯體建設,全面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開展100種藏成藥遴選工作。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省共建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1979個,累計簽約常住人口310.02萬人。

健康扶貧工程精准實施。加快大病集中救治工作、慢病簽約和村衛生室“清零”工作,有序推進重病兜底保障,積極推進“一站式”結算,對農牧區建檔立卡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服務模式。各醫療機構全面實施貧困病人就醫“六減”政策。在實現所有州縣醫院和深度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對口幫扶全覆蓋的基礎上,共安排12所省級公立醫院183名專業技術人員對青南地區3所州級、14所縣級公立醫院開展團隊幫扶。

教育公平陽光洒遍城鄉

隆冬時節,走進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中心學校,嶄新的教學樓,多功能操場,標准化的食堂,讓人眼前一亮。看到眼前的一切,副校長楊增芳從心底感到欣慰,這一切,無不得益於2014年開始的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計劃。在該項目的帶動下,學校的教學樓、食堂、風雨操場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成為全鄉的標志性建筑。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為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學校之間的差距,讓偏遠地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省委、省政府將“全面改薄”作為夯實教育基礎、改善民生保障水平,實施精准脫貧的重要抓手,落實省政府統籌安排、市州政府監督檢查、縣級政府具體實施責任。省政府每年與各市州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將“全面改薄”開工、竣工情況列入重點督查考核內容。工程實施過程中,按照“一校一本一圖”的要求,精准分析每所學校的辦學條件缺口,以“缺什麼補什麼”“一校一策”的原則,從最薄弱的地區、最薄弱的學校、最薄弱的環節入手。截至目前,我省累計落實資金75.18億元,下達實施土建項目1858個,建設校舍面積183.57萬平方米、室外運動場地面積340.41萬平方米及校園配套附屬設施,配備教學儀器和信息化設備等。全省義務教育學校全部實現了1人1桌1椅(凳)、寄宿生1人1床位的規劃任務,全面消除了“大通鋪”現象﹔全面實現了寄宿制學校食堂供餐﹔廁所有了足夠廁位﹔對有給(水)條件的學校建設了洗浴設施,安裝配備了監控和安保設備,全省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突出問題有效解決,有力促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截至目前,全省已有42個縣(市、區)通過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評估驗收。

過去一年,我省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按照“解決突出問題、補齊發展短板、努力創先爭優”的思路扎實開展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教育公平更加充分,教育質量穩步提升,教育改革深入推進,教育基礎不斷夯實,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健全育人體系、營造育人環境,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發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進關鍵領域改革,強化教育投入保障機制改革﹔堅持保基本、兜底線,進一步深化對口支援合作﹔狠抓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理順教師管理體制,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增強職業榮譽感﹔深入開展“四愛三有”教育,持續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建設,全力保持教育系統和諧穩定……

教育公平的陽光洒遍青海大地的每個角落。

織密百姓生活保障網

家住西寧市南關街83歲的陳梅英老人,因女兒工作居住地較遠,不方便照顧她,現在由社區服務中心的服務人員輪流照顧她的生活。“現在真的方便多了,我打個電話,就有人來照顧我,給我送飯、洗衣服、整理房間,我現在過得特別幸福。”陳梅英老人十分開心。

幸福指數提升,民心民力凝聚,是最大的民生。

從2019年1月1日起,我省城市低保標准月人均提高80元達到580元/月,農村低保標准年人均提高600元達到4300元/年,全省共納入城市低保對象6.45萬人、農村低保對象28.4萬人﹔下發我省最低生活保障審批權限下放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確定11個縣試點。會同省扶貧局印發脫貧攻堅中央專項巡視反饋問題低保兜底整改實施方案,全面開展低保及社會救助領域問題整治和專項治理。

出台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系列政策措施,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絕對貧困“清零”專項行動,共納入特困供養對象1.87萬人,基本生活標准達到870元/月,同比增長16%,輕度、中度、重度失能人員照料護理費分別達到300元、450元和750元/月,臨時救助12.3萬人次,人均救助水平達到1626元,及時發放一次性物價補貼和取暖救助資金。

督導西寧、海東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改革工作,推進西寧市幸福食堂、老年餐桌建設運行,開展全省養老服務業務培訓交流,海北藏族自治州被國家納入第四批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積極推進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湟源博仁養老服務中心和湟中永和養老康復中心納入國家第一批儲備項目﹔支持建設10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50個農村互助幸福院,下撥省級補助資金2500萬元,8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購建項目已簽訂意向性協議,2個新建項目正在建設中,50個農村互助幸福院已全部完工。

籌集資金1.1億元實施福利機構和養老機構能力建設,持續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完成100名養老護理人員培訓工作,並舉辦了全省首次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大賽……

一個個惠民清單被極速書寫,一個個民生短板在加速補齊。

隨著社會福利事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困難群眾享受到保障待遇,不斷優化和改善了生活,已經把夢想一步一步化為現實。

(責編:王紅玉、楊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