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走青海看青海·平安篇

  • 編者按:唐蕃古道上的平安驛,“絲綢南路”重鎮之一,是多民族文化交織融合的鈕結。西來的風,東來的雨,滋潤了這方神奇的土地,培植了這裡深厚多彩的文明,孕育了這裡可愛的人民。平安,平安,“走青海看青海”走到了平安,我們祈禱高原兒女、祖國人民及普天下所有的好朋友們平平安安、幸福美滿。

人文·記憶·風情

人文:平安,你好

記憶:一塊錢兒浪平安

  • 27年前,我一塊錢兒浪平安的記憶,那是1985年前后,我11歲。

    一塊錢浪平安是一種絕對幸福的記憶。在周末或假期,總是在做了長久的盤算之后或突然心血來潮時向家裡大人提出,希望得到大人的允准並請求一定的經費。我們的希求通常是人民幣1塊錢,通常也能得到不多不少的一塊錢,而1塊錢也恰好能成就一次完美的平安之行。

    揣著那一塊錢,揣著進城的那股興頭兒,從家裡出來便連跑帶跳的,恨不得一下趕到。趕3個小時才能到平安。【詳細】

風情:郭爾三村看射箭

  • 郭爾三村是坐落在阿伊賽買神山下的平安縣巴藏溝鄉上郭爾、下郭爾和堂寺爾3個鄰近的藏族自然村落的合稱。那裡的傳統射箭活動是遠近聞名的,能夠有機會到那裡去親眼看看村民的傳統射箭活動,體驗一下這裡傳說中的卓倉文化氣息,欣賞一道精彩的民俗風景,一直是我心向往之的一件事情。

    在舉行射箭比賽活動的日子裡,散落在城裡鄉裡遠遠近近的郭爾人,隻要可能,一定會撂下手頭的活計,推掉本需要應付的場面來參加這裡盛大的射箭活動,在郭爾人回鄉的所有理由裡,參加射箭活動是再正當不過的一個了。【詳細】

文物·自然

文物:洪水泉:喧囂之外的遺世朴拙

  • 走近這非同尋常的建筑,在不計其數的磚雕與木雕藝術的海洋中游走,我不止一次感慨,當建造者在生產力低下的幾百年前,整整花費十三年的時間,在隻能依靠人工,憑借雙手和智慧的時候,修建如此宏偉的建筑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隨著刻刀劃過后紛飛下落的木屑,又演繹過怎樣的曲折與玄妙?

    關於這所清真寺,要說很多,朴素是它的特質之一。更值得一提的還是這所大寺的氣度與姿態,融合漢、回、藏等民族的建筑特點,包容並蓄,博採眾長,自成一家。理解、尊重、包容,是這所寺院給我的另一個啟示。【詳細】

自然:穿過兩個“平安”的河

  • 湟水河,是一條很古老而且很獨特的河。

    她孕育了兩大省會都市,即青海省會西寧和甘肅省會蘭州﹔更有意思的是,她還穿過了兩個以“平安”命名的城鎮,即青海省的平安鎮和甘肅省的平安鎮,這在全國來說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

    古老而又獨特的湟水,哺育了古老而又獨特的古驛,造就了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資源豐富、景色宜人的古驛平安,難怪清代詩人斌良要發出這樣的贊嘆:“不道平戎驛(平安鎮,明代稱平戎驛),風光雋可人。綠楊臨水潤,紅葉染霜勻。俗儉民衣褐,天寒屋積薪。晴川鴨頭碧,隨處浣征輪。” 【詳細】

醉美平安

現場圖集

  • 昵稱
  •